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

来源: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组,围绕远读与数字人文学、中国形象与比较思维的兴起、盐味何来——比较文学与明清以来的跨文化交流展开了讨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组,围绕汉语教材

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组,围绕远读与数字人文学、中国形象与比较思维的兴起、盐味何来——比较文学与明清以来的跨文化交流展开了讨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组,围绕汉语教材的译介与传播、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和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创新进行了细致探讨。文明互鉴与中外文学关系组,围绕旅行写作、中日文学关系展开讨论,同时通过小说、戏剧、国外著作中译本的个案分析探讨了中外文学的传播与互相影响。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组,围绕“创造的诠释学”、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中国经典诠释学展开讨论,对中西诠释学的传统和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回顾与思考。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组,在世界文学的整体图景中对不同国别文学的具体作品进行细致解读,并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翻译理论等论题进行探索。文学人类学、神话学组,围绕创世神话图像研究、神话叙事和文学人类学展开了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朱自奋

本届年会围绕设置六个分议题: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方法论、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文明互鉴与中外文学关系、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和文学人类学、神话学。与会学者围绕相关论题,展开宏观的理论探讨与微观的个案分析。

2022年10月15日-16日,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年会——“比较文学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平台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杂志社,上海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学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大学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来自22个省市的12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多名师生和科研工作者与会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王宁教授、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范劲教授、复旦大学戴从容教授作大会主旨发言,深入探讨了“新文科方法论应用示范——比较文学的国家智库作用” 、“比较文学与系统意识”、“文学与艺术的跨媒介研究”、“语言文化国际传播”、“元宇宙时代的科学与文学”(以及“谢默斯·希尼眼中的罗伯特·洛威尔”)等问题。

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曾军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宋炳辉教授致辞。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成洲教授,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吴宗勇先生,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尚新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颖洁教授、姚喜明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编辑:袁琭璐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xsyjbjb.cn/zonghexinwen/2022/1018/1020.html



上一篇:教育游戏前景广阔 学术研究亟待拓展
下一篇:迪哲医药(688192.SH)在研产品临床研究结果获选第

学术研究投稿 | 学术研究编辑部| 学术研究版面费 | 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