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暨大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文史名家共话学术人生

来源:学术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詹伯慧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言学家,也是我国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访谈中,詹伯慧教授回顾了自六十年代南下广州以来,在暨南大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詹伯慧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言学家,也是我国汉语方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访谈中,詹伯慧教授回顾了自六十年代南下广州以来,在暨南大学创办语言学科的经历,阐述了“语言学研究不能单独打斗、要组团队、上规模”的学术团队建设理念,以及“方言学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服务社会”的经世情怀。今年92岁高龄的詹伯慧教授在访谈现场还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功秘诀和长寿秘诀。“我到底活到哪一年我决定不了,但是,做学问,我有两个字,执着。活到老,学到老。”詹伯慧幽默地说。

暨南大学文学院的文史学科创建于1927年,已经走过了95周年的学科发展历程。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暨南大学文史学科创立9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后续文学院将陆续举办“暨南文院书画作品展”“暨南大学文学院办学成果展”,以及“暨南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庆祝大会暨文学院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等系列活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一对一访谈结束后的圆桌会谈环节中,几位名家还就学院发展史、新文科建设、学科融合等话题做了深入交流。同时,四位名家还寄语年轻人文学者,希望青年学者能赓续文脉,开启暨大文史学科发展的新篇章。校友代表献花和青年教师、学生提问,加强了四位文史名家与听众的互动,使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社会科学家”蒋述卓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内“文化诗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的负责人,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等多个领域皆取得了杰出成就。在访谈中,蒋述卓教授就人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时代使命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蒋教授认为,学术研究不能蹈空,不要脱离时代与实际。既要传承以追求学术之道为人生目的的学术文脉,具备扎实的学术根基;又要继承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担当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婧 通讯员:肖大平

“广东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家”饶芃子教授是中西比较文艺学、海外华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1993年领衔创建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在国内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曾获“中国比较文学终身成就奖”。因身体原因,饶芃子教授未能亲临会场,现场播放了记录饶芃子教授的学术访谈视频,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作为她的学生,讲述了饶老师在治学、为人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感人故事。

暨大文史学科创建95周年

文史名家共话学术人生

寄语青年学者赓续文脉

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程国赋教授介绍了文史学科95周年的发展历程。暨南大学文史学科是暨南大学创建最早的两大基础学科,并以此为基础创办了文学院。文史学科和文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扎根于中华文明丰厚广博的文化主脉,赓续、传承、发展,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滋养,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人文英才,成为暨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学科与学院。近年来,文学院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学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据悉,自2011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以来,暨南大学先后有五位学者获此殊荣,其中四位花落暨南文史学科。本次活动中,主办方邀请了文史学科涌现的詹伯慧、饶芃子、蒋述卓、程国赋等四位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以一对一“学术人生访谈”以及四人圆桌会谈的形式,依次接受了主持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京州教授的采访。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共话学术人生,共议学科发展。9月25日上午,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赓续文脉开启新篇--暨南文史名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面对面”主题活动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举行。暨南大学文史学科涌现的詹伯慧、饶芃子、蒋述卓、程国赋等四位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围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社会服务、新文科建设等话题进行分享互动。

[编辑: 李 健 ]

“广东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家”程国赋教授是暨南大学文科自主培养的第一位长江学者,古代小说研究第四代学人的代表性人物、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在访谈中,程教授回顾了自己在暨南大学文学院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在文学院工作的感受。他认为暨南大学文学院是一个团结、进取、和谐的集体,多学科融合,学科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此外,程教授还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暨大文史学科的发展,从学科融合、系所合作、拔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文史学科的发展思路。


文章来源:《学术研究》 网址: http://www.xsyjbjb.cn/zonghexinwen/2022/0927/1014.html



上一篇:孔子研究院:汲取孔子思想精华,弘扬民族优秀文
下一篇:“天问一号”最新研究成果发布,揭示火星浅表

学术研究投稿 | 学术研究编辑部| 学术研究版面费 | 学术研究论文发表 | 学术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学术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